《神曲》:跨越700年的震撼
日期:2025-08-31 14:33:16 / 人气:8

2025年春夏秋三季,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界而言,有一件大事备受瞩目——伟大诗人但丁·阿利吉耶里(1265 - 1321)随着音乐剧《神曲》在中国巡演登上中国舞台,这也是“纪念中国意大利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”的重要项目。当但丁诞辰760年,这位意大利伟大诗人的经典之作以全新形式与中国观众见面,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震撼体验。
标志性定位:以“爱”凝聚主旨
7月31日晚,音乐剧《神曲》中国巡演北京站在世纪剧院首演。在此之前,世纪剧院小剧场举行了“文明交响和声共鸣——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中意文明互鉴论坛”,中意双方众多领域的专业人士以线下线上方式出席,而但丁和《神曲》毫无悬念地成为论坛核心主题。
音乐剧《神曲》最早于2007年以歌剧形式诞生,由音乐家马尔科·弗里西纳和剧作家吉安马里奥·帕伽纳合作创作,最初副标题为“一个寻找爱的人”,这里的“寻找爱的人”指的就是《神曲》主角但丁。起初,主创人员给但丁“寻找爱”的定位让笔者心存疑惑,因为阅读《神曲》,《地狱篇》和大部分《炼狱篇》描绘的是彼岸世界对人的罪行惩罚,地狱、炼狱的残酷恐怖场景,似乎体现的是造物者对人类罪恶的“恨”;即便在《天堂篇》,天国圣人对人间也充满批判,言辞激烈似也满是恨意。
不过,音乐剧《神曲》给出了答案。《神曲》的《地狱篇》《炼狱篇》《天堂篇》结尾都以群星作结,《天堂篇》最后一句“这爱推动着太阳和其它的群星”点明了主旨。编剧巧妙地将但丁这一全诗结句灵活运用,序曲响起这句歌词,第一幕结束齐唱,全剧结束反复咏唱,谢幕时全体演员更是合唱此句回馈中国观众的热情。音乐剧用“爱”来凝聚《神曲》主旨,成功消除了笔者的疑惑。
震撼强度:从诗到乐的升华
音乐剧《神曲》的震撼程度远超文字版的《神曲》,并且是建立在但丁诗歌文字的恢弘深邃基础之上。但丁将自己的长诗命名为喜剧(comedy),全诗100节共14233行,每一节诗章称为“歌(canto)”,从这方面看,但丁的《神曲》非常适合用音乐呈现。在西方文化传统里,音乐代表着宇宙的和谐与天国的律动,从诗歌《神曲》到音乐剧《神曲》,恰好体现了彼岸世界的精髓。
2025年4 - 5月,音乐剧《神曲》作为“纪念中国意大利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项目”在重庆、长沙等多地巡演,7月又在成都、北京等城市开启第二轮巡演。中国春夏秋三季剧坛都沉浸在700年前但丁带来的震撼之中。除了舞台本身的震撼,音乐剧主创团队在每站演出前后安排与观众互动交流,让中国观众能近距离接触意大利顶级艺术家,一时间意大利艺术家们在中国掀起了一场“神曲热”。
近年来,众多中国读者热情阅读但丁1304年起笔、1321年完成的《神曲》,被其中彼岸世界的恢弘深邃所震撼。读者跟随但丁游历“地狱”“炼狱”和“天堂”,在不同篇章感受不同的震撼。然而,文字与感官之间存在隔阂,译文与原文也有差距,讲读《神曲》时,其恢弘结构令人震惊,但诗句中的典故、中世纪修辞以及独特的“层叠表达法”,让读者在理解上困难重重,阅读的感官亲和力被抵消,《神曲》的震撼力也被束缚在古典语言里。
2007年诞生的歌剧《神曲》是当代意大利艺术家根据但丁诗篇打造的成果,最初走传统歌剧路线,音乐很成功,但剧本保留大量古典诗歌原文,当代观众接受度不佳。2017年,意大利“MIC”演出公司创立,决定将其打造成音乐剧歌剧(Opera Musical)《神曲》,聘请创新型导演安德烈亚·奥尔提斯。奥尔提斯熟悉传统歌剧且敢于创新,引入当代舞台3D映射投影技术等表现手段。在他的带领下,音乐剧《神曲》完成了对诗歌《神曲》当代意义的“解放”,获得巨大成功。
为了让音乐剧被当代青年接受,导演采用现代歌舞、现代舞美、现代声光电技术营造震撼效果。舞台前端四分之一处设计的透明纱幕是一大创意亮点,开幕钟声响起,半明半暗的舞台前顶灯光打在纱幕上,薄纱幕内女歌手慢吟长“啊”,收敛观众嘈杂,3D光电在薄纱上展示震撼视觉图像和关键语言文字,薄纱幕幔还能分离时间、空间等,让舞台有无限可拓展性。各个场景的舞台造型也极具震撼力,第一幕“地狱”选取“幽暗的森林”等感官效果强烈的场景,第二幕将“炼狱”与“天堂”合二为一,选取“罗马将士竞技”等场景。音乐剧在歌与舞的结合上也表现出色,歌唱家与舞蹈家的配合完美,舞台形体表演优美。此外,导演还通过开办“音乐剧《神曲》研讨会”等活动推广该剧。
经典典故:让古老修辞新生
以音乐剧第一幕的第六个场景“保罗和弗朗西斯卡”为例,能清晰看到音乐剧是如何让但丁的著名典故化为震撼乐音,让中世纪修辞获得“新生”的。但丁《神曲·地狱篇》第五歌描述了弗朗西斯卡和小叔子保罗的鬼魂被飓风乱吹的场面,弗朗西斯卡向但丁讲述了自己在阳间的乱伦之恋,因共同阅读“诱惑之书”产生爱情,后被丈夫发现,丈夫杀害了他们。这个故事主题和核心情节要素在西方家喻户晓,但阅读但丁原文却困难重重。原文中有复杂句法,如“Amor,ch'anulloamatoamarperdona”,包含三个“爱”,理解起来十分费劲,现代意大利人甚至把它当作但丁创造的“成语”来理解和运用。
音乐剧的作曲、编剧以及导演没有舍弃这个复杂表达式,而是通过独唱、重唱、合唱的方式不断歌咏。对于剧场观众来说,看着舞台两侧字幕机了解情节和歌词大意,就能尽情享受歌唱家的歌声,心灵被歌声“驯服”,自然被带入弗朗西斯卡的悲情中,在剧场里也能像但丁在诗篇中被感动一样,被音乐剧中的咏唱所震撼。
现代呈现:中国观众助力新生
但丁的诗文集《新生》以美丽女邻居贝亚特丽齐为抒情对象,贝亚特丽齐在但丁生命中地位特殊,是但丁游历天堂的领路人。音乐剧《神曲》可以说是但丁的又一次新生,而中国观众为该剧的现代技术呈现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2025年《神曲》音乐剧中国巡演分两轮进行,第一轮演出时,中国观众对意大利技术团队原设计的舞美风格提出异议,认为舞美设计过于幽暗。中意双方演出团队认真讨论,虽有争论但最终“改善派”意见占上风。第一轮演出结束后,双方团队立即着手舞台呈现改版。如今中国舞台设计的技术和呈现能力已达国际一流水平,让意大利主创人员都感到吃惊,中国技术完美实现了主创团队的改版设计意图。2025年7月19日开启的第二轮中国巡演是崭新版本的《神曲》音乐剧,在成都、北京等地大获成功。走进剧场,乐音、旋律、舞姿、舞美、灯效带来的震撼“神曲”,会让观众的身心随之沉浸其中,感受这场跨越700年的艺术魅力。
作者:意昂体育
新闻资讯 News
- 美团 Q2 营收 918 亿元,保持长...08-31
- 贵州:被低估的中国 “吃鸡第一省...08-31
- 法国全民度假:一场延续三代的传...08-31
- 《神曲》:跨越700年的震撼08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