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?

日期:2025-07-10 22:23:28 / 人气:8
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这些年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似乎少了些?甚至有不少人认为 “气候变暖” 是个骗局。但只要稍微了解相关论文和研究结果就会知道,这并非骗局,“全球变暖” 早已成为现实。当前主流学界普遍认为:气候已大幅变暖,且正加速升温,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也越来越多。
这就衍生出三个问题:为啥会这样?全球变暖为啥会导致极端气候?有啥影响?
一、气候变暖的原因
不少人觉得 “气候变暖” 有争议,因为地球本身就有冷暖交替的自然节律,比如河南简称 “豫”,就源于古代当地温暖时有大象活动。他们认为气候变暖可能并非人类导致,而是自然节律的一部分。
但在科学界,争议并不大。压倒性的共识是,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暴涨。NASA、NOAA、英国气象局、中国气象局等 200 余家机构一致确认,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主导。当前的升温速度是地球自然变暖的 50 倍,这一点几乎没有争议。
温室气体,主要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,像一个罩子扣在地球上,阻止热量辐射到太空,使得地球越来越热。工业生产中燃烧化石能源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,这很容易理解。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畜牧业,尤其是养牛,会排放大量甲烷。牛进食后,草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甲烷,然后排放到大气中。虽然每头牛产生的甲烷不多,但全球十几亿头牛的排放量积少成多,每年数量惊人。
不过需要强调的是,温室效应并非坏事。如果没有温室效应,地球表面年平均温度会从现在的 14℃骤降至 - 18℃,那将是冰河世纪,文明也难以发展。但凡事过犹不及,温室效应一旦超出合理范围,就会带来危险。
以金星为例,它就是一个极端案例。金星表面平均温度约 460℃,大气压是地球的 92 倍,还不断下硫酸雨,堪称地狱。著名天文学家卡尔・萨根 1961 年在《科学》杂志上指出,这是因为金星二氧化碳含量过高,导致热量无法散发,高温使水蒸气等低密度气体流失,剩下高密度气体,加上高温加压形成的。后来探测器证实了这一推断。这也警示我们,失控的温室效应会让星球变成炼狱,温室气体从 “保温毯” 变成 “高压锅”。当然,地球短期内不会如此极端。
二、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的原因
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,绝不止冰山融化、海平面上升那么简单。虽然漂在水面上的冰融化不会使海平面上升,但喜马拉雅等山脉的永久冰层融化后流入海洋,以及海水因升温发生热胀冷缩,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。不过更急迫的是,极端天气正越来越多,如暴雨、干旱、高温、极寒、台风等。
为什么全球变暖会引发这些 “妖魔鬼怪”?
首先,全球变暖会使热浪频率增加,台风能量增强。台风的能量主要来自海洋热量(水温超过 26.5℃时易形成),全球变暖让暖水层更厚、范围更大,为台风提供了更多 “燃料”。同时,暖空气携带的水汽更多,台风通过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获取能量,湿度升高会增强其强度。
其次,会导致干旱和洪灾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。全球温度上升使蒸发加剧,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。这不仅会使单次降雨量增加(引发洪涝),也会让降水未发生时,干旱更快、更严重地形成(因为土壤和植被水分蒸发损失更快)。可以说,干旱和洪灾是温度升高这枚硬币的两面 —— 水循环加剧使得极端干湿事件都更易发生。而且,升温让大气中水蒸气增多,单次降雨也更容易形成大暴雨,出现 “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” 的局面。
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 “百年一遇”“几百年一遇” 的大暴雨频频出现。2021 年郑州暴雨、2023 年某一线城市洪灾,以及前几天黔东南经历的百年一遇大暴雨,都是这种变化的体现。这对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,过去基于百年数据和经验建设的公路、房屋等,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气候状况,其他国家的老旧基建面临的挑战更大。
另外,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极端低温。虽然详细过程复杂,但这一结论是明确的,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。
三、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
这些都还不是最危险的,最麻烦的是 “临界点”。如果当前升温导致格陵兰、南极冰盖不可逆融化,亚马逊雨林退化,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巨量甲烷等温室气体,地球升温会越来越快,同时伴随各种更极端的气候。不过科学家尚不确定这个临界点何时会到来,可能是几十年,也可能是上百年。
全球变暖并非全无 “好处”。最大的好处可能是降水线北移,中科院去年发布的《西北气候暖湿化评估报告》提到,1961-2020 年西北降水增幅约 10%,但空间分布不均,毛乌素沙地增加明显,这也是我们能大力改造沙漠的原因之一,如毛乌素沙地 80% 被固定,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 3% 提升至 53%。
但降水线北移不代表沙漠会自然变绿,因为升温会加重土地表面蒸发。而且,有人指望降水线北移改变经济重心,这并不现实,全球主要经济带仍围绕大海和大河分布。还有人认为北方变暖会使粮食增产,这有一定可能,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,高温可能先毁掉传统产粮区。
四、未来的趋势与应对
可以预感,大家对极端气候的感受会越来越深,可能会形成新的生活模式。很多地方会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,比如印度很多地方气温动不动飙到 50℃,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。我国这两年也频繁出现极热天气,去年就有《河北河南山东地表温度超 60 度》的新闻。
如今,已有不少不依赖办公地点的自媒体搬到云南,未来东北可能成为避暑圣地,上亿人可能过着 “候鸟式” 生活,夏天去东北,冬天去南方。但东北这两年也不那么凉快了,甚至有大学生想装空调。而户外工作者、低收入人群、老弱病残等群体,会直接受到极端高温、寒潮、洪水的威胁,这会加剧社会不平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国在治理全球变暖方面的努力举世瞩目。为节能减排搞环评,关停众多重工业企业,在华北大规模植树造林改造沙漠,大规模部署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。如果全球都能如此重视,情况可能会好很多。
总之,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是不争的事实,这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,其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,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应对。

作者:意昂体育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意昂体育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