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卖大战终局:商业生态的重塑与反思
日期:2025-08-14 21:09:25 / 人气:27

在外卖行业的激烈竞争中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深刻地改变着餐饮行业的格局,众多商家在这场风暴中经历着生死考验,而外卖平台主导的这场战争也引发了诸多思考。
外卖大战:商家生死时速
猴哥从事二手餐饮设备回收生意,见证了餐饮行业的残酷更迭。在外卖大战最激烈的那几天,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,一天就收了7家倒闭门店的设备,其中3家是老板亲自送来的。仅7月一个月,他和同行收走的倒闭门店设备可能超过100家,询价电话不断,火锅店、正餐店等平日依赖堂食、不太参与线上业务的店家成了第一批倒下的受害者。
这场战争的起因复杂,美团认为自己是“被动参战”,原本战略重心在出海,但面对对手的加注不得不跟上。阿里则因组织架构调整等原因,直到6月才在组织上做好准备,随后淘宝闪购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并开展外卖冲单活动。双方补贴策略不同,美团是爆品逻辑,淘宝闪购则是全店补贴。
商家们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各异。夸父炸串因有精细的数据运营和团队管理,迅速决定参与;霸王茶姬因担心价格段受影响,起初犹豫,但最终也不得不被动参与;中小商家虽利润微薄,打心底不想参与,但最终也大多无法躲过这场涡流。
信任基岩与效率涡流的碰撞
在战场上,那些基于“地方的逻辑”,依靠时间积累和人际信任构筑起“信任基岩”的商家,显得不堪一击。烧鸟店老板淼淼,原本将小店打造成社区客厅,靠堂食和熟客经营,但在“效率涡流”的冲击下,堂食流水骤降,参与外卖活动后增收不增利,高昂的成本让她陷入困境。广州的木桶饭餐厅、西南地区的中小咖啡品牌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,营业额大幅下降,利润微薄甚至亏损。
然而,也有部分商家凭借独特的“权力”幸存下来。黑龙江的菜菜靠历史声望带来的信任感,与平台业务员谈判争取到较低的补贴成本;杭州的面包店主小西通过只上线高利润率品类参与活动,增加了总利润。夸父炸串则凭借高度中心化的“组织能力”和“数据能力”,能与平台进行信息对等的博弈。这些成功案例验证了在“效率涡流”下,餐饮生意变得越发复杂,那些坚守“信任基岩”的商家,因价值无法被数据化、快速复制,被系统性地淘汰。
消费者与平台的复杂关系
外卖平台如同一台“透明机器”,过滤掉了商家与顾客之间充满人情味的“否定性”,只留下可信息化的“肯定性”。消费者在平台上看到的是图片、分数和标签构成的虚拟货架,享受着高效、无摩擦的交易过程,却逐渐失去了对商家背后故事和情感连接的关注。当消费者只关心“用户体验”和“个人利益”时,商家的挣扎便成了与己无关的新闻。
外卖大战后的前景与挑战
外卖大战之后,市场需要重建。颗颗期待平台停止补贴后市场能自然调整,但外卖大战破坏了商业生态的平衡。平台补贴资源向大型连锁品牌和重点餐饮商家倾斜,对中小商家产生了定向“挤出效应”。部分中小商家选择转型为纯外卖店或学习短视频和直播吸引客流,但效果不佳。
商家的未来可能分成两条路径:一是彻底拥抱效率,成为极致的效率主义者,依赖评分、销量和投入产出比;二是重建信任基岩,在体验、品质、情感连接和社群归属感上建立壁垒。然而,这条路充满挑战,需要商家成为好的社群组织者、品牌主理人。
这场外卖大战本质上是平台权力的一次展现与滥用。平台通过资本和算法获得巨大权力,定义价格、分配流量、决定商家生死。外卖连接的是高度本地化的餐饮商家,平台通过巨额补贴制造需求堰塞湖,造成资源错配与浪费,注重品质、服务和体验的中小商家被无情淘汰,最终可能导致市场高度同质化。
监管虽已介入,约谈和法律修订被视为外卖大战休止的信号,但核心战略目标未达成,战争动机难以消除。即便平台之间的战争中止,效率涡流对信任基岩的征伐仍在继续,最终可能形成一个二元分化的新世界,消费者看似选择增多,实则减少。外卖大战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,未来的发展仍充满未知和挑战。
作者:意昂体育
新闻资讯 News
- 郭德纲怒怼网友护子,明星家风与...09-03
- 《营救飞虎》首映礼:燃爽解气,...09-03
- 蒋奇明张艺凡电影《7 天》重庆路...09-03
- 万千惠评论区沦陷:丈夫斥哭亲妈...09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