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如何安置地方?日本“内容经济”的治理想象
日期:2025-07-31 16:46:15 / 人气:8

一、二次元文化的发展与地方振兴背景
(一)二次元文化从小众到主流
日本资深从业者冈田斗司夫曾断言“御宅文化已死”,但21世纪以来,二次元文化从小众爱好演变为年轻世代普遍接受的主流娱乐形式,其衍生出的“内容产业”成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重要文化标志。
(二)日本区域规划与地方经济问题
战后日本人口与经济高度集中于以东京、名古屋、大阪为核心的三大城市圈,地方中小城市在工业化时期承担重要角色,但20世纪70年代起,大城市高度集聚化与地方城市边缘化加剧,形成东京“一极集中”格局。尽管日本政府出台多项政策试图缓解“太平洋工业带产业过密、地方城市与乡村人口过疏”的矛盾,但“东京一极化、地方过疏化”趋势未根本逆转,部分地方自治体面临“实质性消亡”风险。
二、“圣地巡礼”:内容产业与地方振兴的结合
(一)“圣地巡礼”的兴起与发展
“圣地巡礼”指将动画等作品的故事舞台作为旅游目的地。20世纪90年代起在小众爱好者群体中兴起,2016年《你的名字。》爆红使其广泛进入公众视野。早期多为粉丝自发行为,未形成系统商业转化;21世纪00年代后,随着相关动画作品走红,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其潜力。
(二)成功案例分析
1. 群马县长野原町:通过水坝建设现场参观体验吸引游客。
2. 三重县四日市市:将石油精炼厂码头开发为“工厂夜景”观光地。
3. 和歌山县田边市:在熊野古道开辟面向单人游客与女性旅行者的骑行路线。
4. 茨城县大洗町:与《少女与战车》深度合作,转型为“2.5次元城市”,实现观光客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增长,构建了持续性粉丝生态,提供了对抗旅游淡旺季失衡的范式。
(三)“圣地巡礼”的意义与挑战
“圣地巡礼”将虚构叙事投射到现实空间,使原本无意义的场所焕发价值,但文化赋予地方持续意义、地方成为文化安置空间并非易事。集体记忆的构建与消解影响地方振兴的可持续性,文化与资本结合推动空间重塑,但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。
三、内容经济推动地方振兴的模式与问题
(一)模式成熟与可复制性
21世纪10年代,日本众多地方中小城市投身动画振兴城镇浪潮,形成了一套高度可复制的“组合技”,包括内容企业与地方的版权协商机制、粉丝巡礼共识、政府政策支持等。即便技术迭代,核心玩法未变。
(二)成功与失败案例对比
1. 成功案例:《你的名字。》为飞驒市带来游客增长;《LoveLive!Sunshine!!》的偶像团体担任沼津市观光大使;《未闻花名》为秩父市带来显著经济效益。
2. 失败案例:《农林》因口碑不佳,合作预算终止;富山县南砺市与《True Tears》合作因动画生命周期短导致“圣地荒废”;千叶县鸭川市与《轮回的拉格朗日》合作因生硬植入广告遭差评。
(三)“长寿圣地”的经验
大洗町、沼津市等“长寿圣地”将一次性联动转化为长期共创生态,动画完结后仍持续推动IP常设化运营,值得借鉴。
四、中国“文旅联动游戏”的发展与启示
(一)中国市场的兴起
21世纪10年代初在日本兴起的“内容主导型观光”,2024年夏秋在中国迎来流量高峰,《黑神话:悟空》使山西多处古建景区“出圈”。
(二)中国市场的特点与提升空间
中国在联动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,但仍主要停留在物理巡礼,缺乏沉浸式体验。可借鉴日本的“社群共创”文化,如结合当地祭典、利用AR技术、设计闯关式打卡、成为粉丝聚会举办地、鼓励玩家二创等。
五、总结与展望
二次元文化从非主流跃升为泛主流,成为地方振兴的经济引擎。日本内容经济与地方振兴的历史表明,有的地区成功挣脱地理坐标束缚,更多地方则在商业化失败中退场。在当下时代,这股潮流仍将持续发展,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文化与地方互动的新模式,以实现地方的可持续振兴。
作者:意昂体育
新闻资讯 News
- 文化如何安置地方?日本“内容经...07-31
- 大厂眼镜一戴,谁也不AI07-31
- 屏气凝神等待会议指方向07-31
- 屏气凝神等待会议指方向07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