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厂眼镜一戴,谁也不AI

日期:2025-07-31 16:45:48 / 人气:8



在WAIC(世界人工智能大会)上,阿里哇哦AI智能眼镜首度亮相,引发广泛关注。这款眼镜采用光波导AR技术,是继小米之后又一款入局AI眼镜赛道的头部企业产品。然而,目前展示的仅为工程机,距离市售还有一定距离。

一、阿里AI眼镜:功能全面但设计存争议

阿里AI眼镜分为不带AR显示和带显示的两个版本,后者优先级更高。产品硬件采用高通骁龙AR1 + 恒玄BES2800的双芯架构,代工厂商可能是立讯精密,预计今年“双十一”发售。但从现场情况看,产品还处于早期阶段,展示的仅为模型机和外观,且无法点亮。

在外观设计上,阿里AI眼镜因集成光波导组件,正面比同类产品更宽,镜框到镜腿采用曲线过渡,握持部分纤细,电池和主板模块集成在镜脚处,目前仅有黑色配色。虽然轻便的镜腿设计是亮点,但产品整体设计观感“不平衡”。主板模组后置的设计虽能让镜腿更细更轻便,但在镜腿中段塞下两个扬声器模组,导致侧面观察有“一会细,一会粗”的违和感。而且,镜脚位置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,高通AR1芯片在高功耗场景下会出现发热情况,散热问题有待优化。

智能眼镜市场主要有拍摄 + AI和AR两条技术路线,阿里AI眼镜是AI + AR的融合产品,此前只有雷鸟/Rokid等企业推出过相关产品。其可插拔电池的设计为解决续航提供了新思路,但在设计上想兼顾小巧外观和光波导显示,导致功能与结构难以平衡。

二、大厂各有优势,“三国杀”时代来临?

在AI眼镜领域,大厂凭借硬件选型、软件适配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具有先天优势。小米在供应链成本上表现出色,产品思路保守,优先采用成熟稳定的硬件方案;阿里的优势在于软件端适配,其天猫精灵旗下硬件产品积累了一定经验,且与支付宝、高德地图等阿里系产品的适配性更好。相比之下,字节跳动虽在软件生态上相对较弱,但一直秘密研发智能眼镜,业内担心其会不计成本投入,引发价格战。

从软件生态来看,阿里系产品可落地的软件更多元,飞猪、支付宝、高德地图、淘宝、饿了么等组成“AI硬件入口”的核心阵地,现场演示了“拍照识别商品”“看一眼比价”等新场景。同时,阿里积极“吆喝”自家软件生态,一些第三方智能眼镜接入支付宝也是其主动推进的结果。在AI能力建设上,雷鸟创新和Rokid等头部厂商已与阿里云达成合作,通义系列大模型为其提供技术支持,阿里在AI + 智能眼镜生态上取得先发优势。

三、产能有限,产品“鸡肋”,短期内“诸侯混战”

当前国内智能眼镜市场保持高增速,IDC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290.7万台。快速增长的市场对产能提出挑战,小米AI眼镜首批备货30万台,短时间内卖断货;阿里AI眼镜首批备货目标为10万台,且仅亮相一个版本,尚不清楚是否会铺开生产线。

智能眼镜研发难度高,周期长,供应链不成熟。大厂虽有硬件基因优势,但打磨产品仍需时间。目前AI眼镜功能以拍摄为主,大模型在眼镜上支持的场景有限,AI功能满意度不高,且语音识别和交互能力未达“无感”级别,对网络环境要求高,这些因素导致产品目前更像“鸡肋”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1 - 2年智能眼镜市场仍是“诸侯混战”的“战国”时代。智能眼镜产品形态有局限性,无法作为一体机单独使用,大部分企业缺少硬件生态交互能力。小米AI眼镜虽能完成跨端交互,但其他厂商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,如与手机厂商合作接入硬件生态,打造智能眼镜一体机,解决联网和充电问题。

此外,智能眼镜对线下渠道有一定依赖性,小米之家数量多,品牌力强,在宣发阶段热度高,约6成用户因品牌原因关注或购买。阿里和字节在线下渠道缺乏先天优势,需依赖与眼镜品牌合作进驻线下市场。目前智能眼镜行业没有明确的“护城河”,产品处于早期阶段,传统智能设备缺少新业态,使得各厂商都在积极拥抱变化,未来市场仍将是群雄争霸的局面。

作者:意昂体育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意昂体育 版权所有